日前,长春一位奶奶给当地媒体打电话求助:“从孙女出生,我就照顾孙女,可孙女一不开心就骂我滚,有时还打我。”这篇文章一见报,立即引起强烈反响。对家的长辈或保姆随意打骂的孩子,并不是个别状况,确实需要引起父母深思。目前不少爸爸妈妈也会常常抱怨我们的孩子不懂礼貌,不尊重爸爸妈妈。不尊重别人,好像已经成为不少孩子的“不好的习惯”之一。到底该怎么样让孩子掌握尊重别人呢?教育专家付小平为大家开出了三大处方。
当父母指责孩子不尊重人的言行时,其实大家更应该深思的是,大人是不是从小就重视培养孩子尊重其他人的习惯,成年人之间是不是在互相尊重方面做得够好,爸爸妈妈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尊重孩子等等。
尊重其他人,会取得其他人对自己更多的尊重。孩子成长的过程,既是在学习怎么样尊重其他人的过程,也是在领会自己为何需要被尊重的过程。在成长的每个阶段,他们对尊重的理解都不同,表达尊重的方法也不同。那样,作为父母,大家到底该怎么样让孩子掌握尊重其他人呢?
尊重意识从爸爸妈妈开始
孩子只有遭到尊重,才能从中掌握尊重其他人。假如爸爸妈妈一直对孩子大吼大叫,孩子非常快就掌握用同样的语调回话大人;假如爸爸妈妈喜欢对孩子指手画脚,孩子比较容易就掌握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其他人。同时,在没互相尊重的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孩子,也非常难掌握尊重其他人。当夫妻之间常常出现不尊重的言语和行为,孩子就会耳濡目染,遭到非常大的影响。培养孩子的尊重意识,第一就得从爸爸妈妈尊重孩子与夫妻互相尊重做起。
其实,对孩子的尊重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尊重也一样,大家不可以仅仅把“尊重”两个字挂在嘴上,而是需要体目前细节、落实到行动上,最后成为大家的一种习惯和一种能力。
1.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孩子。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纯真,他们最想跟好朋友心贴心地交流。假如从好朋友的角度,他们会推荐我们的快乐,也会告诉不好的消息,不会经过筛选和过滤。假如面对的就是一本正经的爸爸妈妈,他们更想报喜,而不愿报忧,展示给爸爸妈妈的就是自己好的一面,把不好的地方故意隐藏。
2.蹲下来跟孩子交流。认真倾听孩子,与跟孩子平等交流,也是尊重孩子的一种体现。而要尽量做到平视孩子,爸爸妈妈就需要培养蹲下来跟孩子讲话和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, 这会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的尊重和关爱。
3.不要随便打断孩子。当孩子开心的时候,总会有不少说不完的话,问不完的问题,这就需要爸爸妈妈能耐心听孩子说完。假如孩子正在滔滔不绝地说话时,爸爸妈妈随便插嘴或打断孩子,一是会影响孩子的思路,二是会让孩子感觉我们的话根本无关紧要。随便打断孩子说话的后果就是,孩子就会变得愈加不想跟大人讲话,甚至还大概模仿爸爸妈妈随便打断其他人的讲话。
4.尊重孩子的想法。不少爸爸妈妈会感觉这么小的孩子,不应该有我们的想法和主见,所有都得听爸爸妈妈的安排。其实,无论孩子多小,他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都要被尊重。爸爸妈妈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和看法,鼓励孩子独立考虑和判断,千万不要随便打压他的想法和见解。
理解尊重从家庭开始
在日常,从衣食住行到学习、工作,从遵守规则到为人处事,爸爸妈妈都有不少机会教孩子掌握尊重,让孩子理解什么是尊重。
1.尊重每一个人的私人空间。每一位家庭成员都需要有一个是我们的私人空间,当孩子拥有我们的私人空间时,他就会收成被尊重的感觉,同时也可以掌握尊重其他家庭成员的私人空间。假如孩子稍大一些,爸爸妈妈进入他的私人空间,还需征得孩子的赞同,进来之前先敲门。
2.不要强行让孩子推荐。从两岁左右开始,孩子的占有欲就会非常强,我们的个人物品一般不会随便给其他人。假如孩子不想把我们的东西推荐给其他人,爸爸妈妈就不要强行需要孩子推荐,不然只能事与愿违,让孩子把我们的东西看得更紧。
3.不要随意处置孩子的个人物品。对于五岁以上的孩子,大人在整理其个人物品时,最好让孩子在场。假如东西需要处置,还需要征得孩子的赞同。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会对尊重有愈加直观和切身的领会。假如大人不把孩子的个人物品当回事,随便就替孩子做主,随意进行处置,孩子就非常可能跟大人没完。
表达尊重从礼貌开始
礼貌是尊重其他人的一个要紧体现。当孩子开始社会交往时,礼貌用语就会成为一种要紧的语言,这是一种能叫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顺畅的语言,也是对其他人表达尊重的一种方法。在充满尊重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,大部分都可以了解礼貌待人。
假如孩子身边的人时时处处都讲礼貌,喜欢用礼貌用语,通过潜移默化,孩子非常快就能掌握。当孩子不经意间表现出礼貌的言行举止时,父母就要不失机会地给予一定和赞美:“你刚刚对我说了‘谢谢’,让我感到非常高兴。宝贝真棒!”准时的鼓励和一定,会进一步强化孩子的礼貌行为,长此以往,孩子就比较容易掌握怎么样通过礼貌的言行来表达对其他人的尊重。